一、神效五行經絡對位法

         五行經絡對位法是楊洪祥老師經過30餘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得出的,它是一套可以立即解除經絡阻塞點、效果立竿見影的推拿理療手法。
以《黃帝內經》的理論為基礎,五行經絡對位療法是將原本的十二條經絡的橫向經絡運用於推拿理療中,這是現今留存的中醫書籍中未曾有過記載的。
        人體的經絡就像是交通網絡一樣遍佈全身。天氣冷暖的變化、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現代快節奏生活導致的內心壓力過大、精神狀態不佳等,都會使得人體經絡不暢通、氣血不平衡,而這些便是疾病的前身,它是潛伏在您體內的還未爆發的疾病隱患,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在它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它便顯現成折磨您的病痛。
        就如同實際生活中的交通路況一樣,交通擁堵的地方不見得就是真正的肇事地點。譬如說,若高速公路出現了交通事故,使其道路擁堵了,那麼來往的的車量就會改走省道,同樣過多的車輛也使省道擁堵,那麼車輛便會改走鄉間小道。
        車多了,流量大了,車速自然就減慢了,如果肇事處長期不處理或者持續封閉,那麼其它道路就會秩序大亂,整個交通網便會癱瘓。
        身體經絡的運行也正是同樣的道理經絡的阻塞點長時間得不到疏通的話,全身的氣血將會變得不暢通。氣血運行慢了,人體臟器也就無法得到充足的補給、變得氣力不足。長期積累下去,臟器功能就會減弱,人體機能也就開始慢慢下降。而當人體自己真正的有所察覺時,它早已是功能大損、即將退休了。

五行經絡原理.jpg  
         五行經絡對位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概念,而是找到肇事處,疏通經絡阻塞點,從根源處解決疾病困擾,還您一個健康的身體。

 

二、五行對位法操作程式  

 第一程式

它是運用在四肢位置有痛、酸點時,不需要背誦穴位,只要記住身體上的十二條經絡位置即可,確認四肢是酸或痛?痛、酸點是在或者腑?

如:少海處痛,少海是心經,心經屬。首先必須分出肝、心、心包、脾、肺、腎為髒,膽、小腸、三焦、胃、大腸、膀胱為腑,再將經絡配上五行,如圖:

心包

大腸

膀胱

小腸

三焦

五行

五臟配五行是按照五行相生配的,即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這樣周而復始。(五臟也就是肺能生腎,腎能生肝,肝能生心,心能生脾,脾能生肺,周而復始。在治療運用上,如推肺經有痛,找腎經推揉;腎經有痛,找肝經推揉;肝經有痛處,就找心經來推揉;心經有痛,就找脾經推揉;脾經有痛,就找肺經推揉。)

重點請記住:就對的五行,腑就對腑的五行。

 第二程式:

 接下來必須分辨是實症還是虛症,實症是痛,虛症是酸,實症就是相生、生我的關係

     所以肺找腎,腎找肝,肝找心,心找脾,脾找肺,大腸找膀胱,膀胱找膽,膽找小腸,小腸找胃,胃找大腸,這樣稱為實者瀉其子。說明:肝經屬木,推肝經有痛時(為實症),實者瀉其子,子是誰?是火!因為木能生火,火就是心經,所以推揉心經就能分解肝經的疼痛,那心經推痛怎麼辦?還是按照實者瀉其子的方法來運用,心屬火,火能生土,因此,火的子是土,便去找脾經推揉。

酸症則是相生、生我的關係,肺找脾,脾找心,心找肝,肝找腎,腎找肺,大腸找胃,胃找小腸,小腸找膽,膽找膀胱,膀胱找大腸。

五臟                  生我(母)和我生(子)            

生我(母)

我生(子)

心、心包

六腑                 生我(母) 和 我生(子)       

生我(母)

我生(子)

大腸

膀胱

膀胱

小腸

小腸

三焦

小腸

大腸

大腸

膀胱

 備註:痛點在“”上,就找“我生(子)”去解決。

       酸點在“”上,就找“生我(母)”去解決。

 分辨出實證、虛症配上五行相生、生我、我生運用後,還要注意位置。

 當上肢疼痛就要推同一側下肢,且在同比例位置點。如果是下肢疼痛就要推上肢對側位置,當上肢是酸症時就必須推下肢對側位置,若是下肢酸就推上肢同側,同比例位置。

重點必須記住:
痛症:上肢痛就找同側下肢,左手心經痛就找左腳脾經同比例位置。下肢痛就找對側上肢,右腳脾經痛就找左手肺經同比例位置。
 酸症:當上肢酸痛,就找下肢對側的同比例位置,如果是下肢酸,就要找上肢本側的同比例位置。

 痛:肺找腎、腎找肝、肝找心經或心包,心經心包找脾,找下家。

 酸:肺找脾,脾找心,心找肝,肝找腎,腎找肺,找上家。

第三程式:找到同比例位置,就是所謂的對位

就是比如右臂心經上的青靈穴位痛,就要推本側脾經的血海位,又如右側脾經上的三陰交痛,就推左手的列缺位置。如果沒有穴位可對,就直接依照疼痛部位所在位置與比例長度找到本側對側的四肢位置,如手腕痛就找腳踝處。(相關對位請接著看後面)

舉例1、如果你按揉發現手上心經位置有痛處或心痛,你可以自查心經從胸部向手位置(痛點是右手,心經位置)、按揉一遍,找到痛點位置,心是髒,五行屬火,火能生土,你就應該找脾經。痛點是右手,就找右腳脾經同比例位置,如圖。

脾經示意圖.jpg

脾經示意圖

五行對位的所有注意點是:

1、腑對腑的原則。

2、相生,生我(母),我生(子)關係。

3、分辨痛症還是虛症,實者瀉其子,虛者補其母。
當上肢部位疼痛,就要推下肢本側的同比例位置。

如果是下肢部位疼痛,就要推上肢對側的同比例位置。

當上肢酸痛,就要推下肢對側的同比例位置。

如果是下肢酸,就要推上肢本側的同比例位置。

4、要注意的是對位,位置必須找對,才能精確解除問題。

便於記憶的方法--記住編號

心包

大腸

膀胱

小腸

三焦

 痛症:(找下家)

 酸症:(找上家)

痛症與酸症.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i(暐晴) 的頭像
    vicki(暐晴)

    光點、佛手身體療癒工作室

    vicki(暐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